计算机网络-5传输层-考研笔记
5.0 重点 5.1 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进程间的逻辑通信 传输层寻址与端口 端口 是传输层的 TSAP (Transport Service Access Point) 端口号长度 …
5.0 重点 5.1 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进程间的逻辑通信 传输层寻址与端口 端口 是传输层的 TSAP (Transport Service Access Point) 端口号长度 …
4.0 重点 名词解释 “IP 网关” 与 “IP 路由器” 同义 “互连网” 与 “互联网” 同义 4.1 …
3.1 数据链路层功能概要 为网络层提供几种服务 无确认无连接 无确认有连接 有确认面向连接 功能 链路管理 帧定界 帧同步 透明传输 流量控制 差错控制 3.2 …
2.0 重点 概念 基带传输:不调制直接传输 频带传输:对特定频带进行数字调制后传输 宽带传输:多频带一起传输 2.1 通信基础 基本概念 数据 信号 码元 信源:发出者 信道:发送通路 …
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广义观点:远程信息处理以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 资源共享观点:由多个自治计算机组成的,遵循统一协议的,实现了资源共享目标的计算机集合 用户透明观点:让用户感觉使用一台超级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部分:硬件、软件、协议 工作方式:边缘部分、核心部分 功能组成: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网络分类 按分布范围 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 …
0. 个人总结 0.1 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什么? 互联各个主机,根据需求达到通信目标 如何达到这样的目标? 由于主机与主机通信是较复杂的一件事,如主机的内部通信都已经比较复杂了。 而网络,相比于主机内部通讯,比如 CPU 和内存和硬盘等等可控且相对稳定的环境,则更显得复杂。 这时非常需要一个模型,将问题细分以至于可控,这个框架就是分层。类似编程中先制作工具函数,再基于工具函数搭上层建筑,也正如硬件结构层次,或者计算机操作系统层次。都是为了更好的把握问题。 所以只要清楚各分层(基于当前常用的模型),并讲明白每一层对应何种功能,以及如何实现其功能,也就弄清楚了当前的计算机网络。 目前是如何分层的? …
5.1 I/O 管理概述 I/O 设备 按使用特性分类 人机交互类外部设备 存储设备 网络通信设备 按传输速率分类 低速设备:0~1000 B/s,如鼠标键盘 中速设备:0~100000 B/s,如行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 …
4.1 文件系统基础 文件的概念 组成 数据项 记录(一组相关数据项的集合) 文件 记录式文件 流式文件 属性 根据系统确定具体属性内容,通常有名称、标识符、类型等等 基本操作 创建文件 写文件 …
3.1 内存管理概念 内存管理功能 内存空间分配和回收 地址转换 内存空间扩充 存储保护 程序的装入和链接 编译 链接 静态链接:链接成一个完整可执行程序,不再拆开 装入时动态链接:边装入边链接? 运行时动态链接:运行时动态链接,方便修改更新和共享 装入 …
2.0 综述 引入问题 为什么要引入进程? 什么是进程?进程由什么组成? 进程如何变换状态? 易错点 可能所有进程都阻塞(由于 I/O 或者死锁等情况) 进程的映像指进程的组成,具体为 PCB + 程序段 …
1.0 易错点 并发性:指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并行指同一时刻发生) 命令解释器属于命令接口 顺序性不属于多道程序的特征 中断处理程序通常会保存PSWR和通用寄存器内容,子程序调用只会保存PC(硬件完成) 1.1 操作系统基本概念 操作系统是指控制和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组织管理资源调配,进而为用户提供方便接口与环境的程序集合。 操作系统的特征 并发 共享 虚拟 异步 …
0. 总结 0.1 为什么要有操作系统? 没有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即纯计算机组成的计算机,使用起来非常的麻烦。部分体现在: 输入输出的方式没有定义,每次运行程序都需要主动编写输出方式和逻辑,很繁琐且重复 无法并发执行程序,效率低 没有通用的内存管理,需要程序考虑内存状态,管理Cache 没有通用的磁盘管理,也没有清晰文件表示,需要每次程序自己解析和管理文件 不支持交互运行 0.2 操作系统做了些什么? CPU 管理 …
7.1 I/O 系统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外部设备 接口:外设和主机传输数据时协调工作的逻辑部件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外存设备 I/O 软件:驱动程序、用户程序等 I/O 硬件:包括外部设备、设备控制器和接口、I/O 总线等 …
6.1 总线概述 总线设备 主设备:有控制权限 从设备:无控制权限 总线分类 片内总线:CPU内部的寄存器、ALU等部件的公共连线 系统总线:CPU、主存、I/O接口的连线 可进一步细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通信总线:外部总线 系统总线的结构 单总线结构 双总线结构 CPU …
5.1 CPU 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 运算器 算数逻辑运算 暂存寄存器 累加寄存器 通用寄存器组 程序状态寄存器 移位器 计数器 控制器 程序计数器 …
4.1 指令格式 基本格式 零地址格式 一地址格式 二地址格式 三地址格式 四地址格式 定长操作码指令格式 扩展操作码指令格式 短码不能是长码的前缀 各指令操作码不能重复 4.2 指令的寻址方式 …
3.0 零散点 易错点 存取时间和存取周期的区别 Cache 全写法 和 写回法 虚拟存储中主存和辅存的数据调动需要操作系统和硬件共同完成 DRAM密度比SRAM高,集成度也比SRAM高 支持 随机存取 的不一定是 随机存取存储器,ROM通常也支持随机存取 …
2.0 零散点 重点 奇偶校验:凑成奇数个1或者偶数个1 变形补码:模4补码 规格化后需使尾数绝对值>=1。对于负数补码则应为 11.XXXXX.. 负原码则为 11.XXXX(不带符号位) 串行进位、并行进位(单级先行进位、多级先行进位) 用移码表示浮点数阶码的好处: 相比于原码和补码,移码比较大小更方便 检验特殊值比较容易 2.1 …
1.0 易错点 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对比,解释程序方法简单但运行速度较慢 软件与硬件再逻辑功能上等效,但不等价 系列机的基本特性是指令系统向后兼容 数据库系统不属于系统软件 机器字长是 CPU 一次运算的位数,一般是8的整倍数 存储字长等于 MDR 位数 数据字长等于 数据总线一次能并行传输的位数 …
意义 相较于汉明码,CRC运算速度更快(只需要不断按位异或取余),这是通常大数据量的情况下选择CRC的原因。 但CRC也有其麻烦的地方: 生成多项式不能随意选择,随意选择很可能导致无法充分发挥每一校验位的信息能力。 计算得到错误码之后,不能像海明码那样直接得知错误的位,需要查对应多项式的纠错表。 资料 https://www.zlib.net/crc_v3.txt https://zhuanlan.zhihu.com/p/61636624 相关文章 计算机组成:4算术逻辑单元-慕课笔记 汉明码原理解析 数据结构重点-学习笔记 计算机组成原理:2数据的表示和运算-考研笔记 计算机组成原理:3存储系统-考研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