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个人总结
0.1 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什么?
- 互联各个主机,根据需求达到通信目标
如何达到这样的目标?
- 由于主机与主机通信是较复杂的一件事,如主机的内部通信都已经比较复杂了。
- 而网络,相比于主机内部通讯,比如 CPU 和内存和硬盘等等可控且相对稳定的环境,则更显得复杂。
- 这时非常需要一个模型,将问题细分以至于可控,这个框架就是分层。类似编程中先制作工具函数,再基于工具函数搭上层建筑,也正如硬件结构层次,或者计算机操作系统层次。都是为了更好的把握问题。
- 所以只要清楚各分层(基于当前常用的模型),并讲明白每一层对应何种功能,以及如何实现其功能,也就弄清楚了当前的计算机网络。
目前是如何分层的?
- 有多种分层的方式:OSI 参考模型、TCP/IP 模型、学习用的综合模型。
- 目前全球普遍使用的是 TCP/IP 模型,其将计算机网络分为了四层: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
- OSI 参考模型则对应了七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 综合模型对应了五层: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
- 事实上,由于这种划分也并非不重不漏,更多是基于实现或者概念,所以在实际实现中经常出现一些协议处于模棱两可的层间,对此大可不必深究,毕竟分层模型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交流,而非束缚思维。
各个层级要点
主要功能 | 代表协议 | 处理单位 | 唯一标示 | |
第五层:应用层 | 各个基于网络的应用功能 | HTTP,FTP | 包 | 内容 |
第四层:传输层 | 基于英特网的两个常用传输方式 | TCP,UDP | 报文段 | 端口号 |
第三层:网络层 | 描述英特网的信息交换方式 | IP,ICMP | 数据报 | IP地址 |
第二层:链路层 | 描述一个以太网内的信息交换方式 | PPP,HDLC | 帧 | MAC地址 |
第一层:物理层 | 两个网络设备的传输和接受信息的方式 | ADSL | 比特 |
0.2 名词概念
计算机网络的逻辑整体不算太复杂,但协议概念比较多且杂,部分重点概念如下
缩写 | 全称 | 含义 | 特点 |
MAC | Medium Access Control | 介质访问控制 | |
FDM/FDMA |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 | 频分多路复用 | |
TDM/TDMA | 时分多路复用 | ||
STDM | 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 ||
WDM | 波分多路复用 | ||
CDM | 码分多路复用 | ||
CDMA |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码分多址 (CDM的一种) | |
ALOHA | Additive Link On-line Hawaii system | ||
P-persistent-CSMA | P-persistent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
CSMA/CD |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 ||
CSMA/CA |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
AP | Access Point | ||
UTP | Unshielded Twisted Pair | 无屏蔽双绞线 | |
PPP | Point-to-Point Protocol | 一种广域网点对点协议 | 面向字节 |
HDLC | 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 面向比特 |
MSS | Maxitu Segment Size | 最大分段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