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笔记:How to Speak Clearly & With Confidence | Matt Abrahams

1. 人类为什么害怕沟通、尤其是公开讲话?

  • 演化原因:古代人类在150人的部落内,地位等同于食物、庇护与配偶资源。任何可能让自己「丢脸」「让族群否定」的事情都等同于生存风险。
  • 因此:公开讲话、跟上司提需求、向陌生人表达意见,都本能上会触发压力系统。

2. 记忆 vs 路线图:讲话千万不要背稿

  • 背稿会增加「对比监控」:你会不断比较 我现在说的 vs 我本来想说的,大幅占用认知带宽。
  • 正确做法:
    • 只记结构(roadmap)
    • 关键数据或关键句可以用小卡片看
    • 目标是流动地表达,而不是完美复述

3. 沟通的真正核心不是说话,而是连接(connection)**

  • 不要一开始介绍头衔、经历。
  • 像动作片一样,用「行动场景」开局:
    • 提一个问题
    • 抛出一个惊讶的事实
    • 给一个矛盾、冲突
  • 声称资历比不上让人感觉“你跟我有关吗?”

4. 真实性(authenticity)是什么?

不是“做自己”,也不是「不要装」。
而是:

清楚知道你为什么说、你要传递什么价值,然后从这个价值出发说话。

  • 内省 → 明确价值 → 外显表达
  • 讲话时越顾虑“别人怎么看我”,越难真实连接。

5. 评判与自我监控,是阻碍沟通最大敌人

Matt用一个练习示范:

  • 指向房间中的任何物品,并说一个“完全不对的词”。
  • 众人都会卡住,因为他们在「评估」什么算“够错”。
  • 结论: 人们不是无法说,而是因为一边说一边评判。

拿掉自我监控才能流动表达。


6. 即兴沟通能力可以训练(prepare to be spontaneous)

和运动员练重复动作一样:

  • 做日常小练习(随意描述物品、讲30秒小故事)
  • 玩“随机词语→说一段”的小游戏
  • 翻书随便指一页开始说
    这些训练让你在真实场景里「大脑已准备好出手」。

7. 结构比内容重要:人脑无法记清单,只能记结构

有效结构例子:

  • What → So what → Now what
  • Problem → Solution → Benefit
  • 过去 → 现在 → 未来
    使用结构后,别人才能跟上你。

8. 优秀表达像优秀导游(tour guide)

一个好的导游会:

  1. 告诉你今天要去哪里(设定预期)
  2. 每一段旅程之间会提示“我们要换景点了”(转场)
  3. 旅途中给你惊喜但不迷路(小支线但不偏航)

大多数失败沟通 = 没有方向感 + 无法让人跟得上。


9. 身体动作、节奏、视觉节奏的重要性

  • 讲话节奏像音乐:有段落、有高低、有重复、有冲击。
  • 不要全程静止,也不要乱晃。
    • 重点句 → 站定
    • 转场 → 移动
  • 用适量的视觉内容(不要过于细节,也不要过度抽象)。

10. 如何减少紧张?(Huberman 的生理建议)

Huberman补充了很多神经科学技巧:

  • 主要:延长呼气(exhale emphasis)
    • 呼气能直接降低心率(迷走神经机制)
    • 可在登台前偷偷做
  • 生理叹息(double inhale + long exhale)仍是最强快速稳定法

Matt 补充:

  • 握住一杯冰水能减轻「发红」和「冒汗」
  • 登场前一定要「热声」与「热身对话」

11. 如何避免“卡住”(blanking out)?

避免 blank 的策略:

  1. 不要背稿(风险最大)
  2. 合理化
    • 80%情境其实不会“卡住”,
    • 即使卡住了也不会死人,最糟就是尴尬一下。
  3. 如果真的卡住:
    • 重复上一句(retracing)
    • 提一个问题让观众短暂思考,你用这几秒恢复
    • 不要说“我忘了”,而是换成: “我刚才太兴奋了,让我整理一下。”

12. 看回放(录影)是提升沟通最快的方法

Matt要求学生:

  • 听声音(不看画面)
  • 看画面(不听声音)
  • 整体看

这能发现大量问题,例如节奏、肢体、眼神、语言冗余。


13. 提升沟通的三步骤

  1. 重复(Repetition)
  2. 反思(Reflection)
  3. 获得反馈(Feedback)

Matt每天睡前写沟通反思,并每周复盘。


14. 处理弱沟通者:问题驱动 + “Tell me more”

对方不擅表达时:

  • 从问题引导
  • 给空间
  • 用“Tell me more”鼓励继续
    这是高效「对方中心式」沟通方法。

15. 跨文化沟通 / 非母语者最重要的不是发音,而是清晰

对于非母语者:

目标不是像母语者,而是让信息传到位。

  • 重复关键观点
  • 用例子/比喻加固信息
  • 大部分母语者自己也不说得多好

16. 如何减少填充词(um, uh, like…)?

有效技巧:着陆句子(landing phrase)

  • 刻意在句尾把气吐完 → 你必须吸气 → 这段吸气期间你无法发出“呃”
  • 每天看自己的行程表,朗读一遍并练习着陆。

17. 优秀故事不啰嗦:Tell the time, don’t build the clock

  • 不要先“铺垫10分钟天气故事”
  • 要“跳伞式进入”(parachute in)
    先讲核心,再给背景。

18. 请求加薪:从老板视角出发,而不是自己的成就

  • 选时机:老板是连续开5小时会后的状态?
  • 用 TA 的评估标准陈述价值,而不是抱怨别人拿到多少。
  • 练习(roleplay)是必要的。

19. 最重要的沟通心法:

Huberman & Matt 在整集里不断强调:

✔ 成功沟通不是“我把内容讲完了”

而是

✔ “对方是否拿走了我希望他拿走的东西”

沟通不是输出,是传递


20. 一句话总纲

沟通不是完美呈现,而是建立连接、降低评判、提升当下觉察、用结构组织信息、用身体和呼吸稳定神经系统,然后把价值有效交给对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