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磕康德》-学习笔记

1.说明

第一节课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y4y1C7bs?from=search&seid=15144407816246564033

第二节课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A411j7Gu?from=search&seid=124456629681755341

第三节课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t4y1e7Za?from=search&seid=124456629681755341

2.第一节课:康德的革命

康德以后,哲学这门学科的难度提高了非常多。但他并不是让哲学变得更悬,更飘渺,反而康德想让哲学类似科学一样严谨且实在。

当然,这个过程中其难度也确实提升了的,且其难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严密的体系
  2. 其体系内的要件也是专业化的,需要学习大量的术语(恰如其他专业学科)
  3. 由于康德是十八世纪的,很多术语的含义已经发生改变(中文还得翻译),进一步为当下学习增加了难度

康德对现代各个领域(不仅仅哲学)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康德的著作

康德对之后多人的影响

海德格尔对康德的评价。是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的基础。

福柯把自己的哲学界定在康德的体系之下。

且认为康德的主要贡献在于对人的启蒙的界定。由此有了一种新的发问方式 — 基于此刻现实对自己发问。

且与此同时我们也承担了新的责任,即自我批判。

康德将逻辑领域的哲学问题归结为四个:

  1. 我能够知道什么
  2. 我应当做什么
  3. 我可以希望什么
  4. 人是什么

阿贝尔对此些问题的一个解答,即康德为人给了一个全新的界定

  1. 经验的有限性: 人是经验上有限的存在着,受着各种规则制约,且我们的直观能力是有限的
  2. 超越(先验)的自由:有自由和自发性(在道德领域内)

纯粹理性批判就是在回答康德所说的哲学第一个问题:人在世界中可以认识什么?并且同时提到自由和形而上学的问题。

对于认识论的问题

首先认识论是指什么?认识论:研究事务的秩序(现象)和观念的秩序(一个句子)是如何达成一致的

康德之前可分为两个极端的解决方案

  1. 唯理论:认为观念与事务本身就是和谐的。最终诉诸上帝来保证这种一致性
  2. 经验论:知识的来源只能是经验,并导向怀疑论

而康德想调和唯理论和经验论两种观点

对于自由,也曾有过很多讨论

朱利安·奧弗雷·拉·美特利 写过一本书认为人是机器,在此前提下,自然人是没有任何自由的

卢梭 则揭示了启蒙主义中理性主义和自由的矛盾。认为人天性是自由的,直到一些人发明了如私有产权等概念,把人带到了社会秩序中,也由此一定程度失去了自由。

第三个问题,形而上学问题:研究存在作为存在。是哲学非常关键和重要的部分。

有一部分形而上学的领域已经部分地走上了科学的道路。这些学科之所以能立得住,是因为理性已经有了自主性

但形而上学的问题也比较明显:形而上学是孤立的,只依赖于理性,而理性又是难以考察的

对此,康德提出一种革命式的解释方法:

  • 我们通常认为一切知识都必须依照对象。但我们也可以假定对象必须依照于我们的知识。

例如,我们是如何认识“这有一只猫”这个事的?

传统的预设是,因为有了猫,我们才通过认识活动(不管是唯理还是经验归纳)慢慢认识到猫,最终得到结论“这有一只猫”。这种预设非常的自然,以至于容易让人自然地接受。但也导致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两派的分歧和问题(怀疑论和独断论),且都没有办法说服对方。

而康德则提出一种新的预设:“我们之所以能认知到猫,是因为我们已有猫的概念形式”,即让对象必须符合我们的认识形式。这样认识主体成了认知的最终根据,而非上帝或者经验。

这个翻转是非常革命式的,类似于哥白尼的日心说对天文学的影响

当然,这个翻转也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 消极作用:解构了形而上学,使形而上学必须依赖于一个经验主体,或知识再也不能超出经验的界限。但如果这样,形而上学将不复存在
  • 积极的作用:因为依赖了经验主体,也就使信仰或者道德有了可以存在的空间

也由此导出了人的二重性:经验的有限性和道德的自由性

前面的双重作用,最终体现为康德对自然界的划分:划分为现象和本体

康德调和了认识论的两种解决方案(唯理论和经验论),知识必须从经验开始,必须有对象,且必须有先天的根据

3.第二节课: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奠基

纯批的导言,目标是先去界定知识

认为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的,没有现实经验则谈不上任何知识(接受了经验论者的意见),但同时认为经验对知识而言不是根本的(接受了唯理论者的意见)

  • 物理是需要经验的知识
  • 数学是先验的知识

第二,康德区分了主词对谓词的关系

认为有两种判断关系: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

  • 分析判断:谓词从概念上就包含在主词之中。如果尝试否定,会发现有逻辑上的矛盾。分析判断不带来知识。类似于费曼所说的:如果光记住各个花草的名字,等于什么也没学会
  • 综合判断:谓词和主词没有包含关系。综合判断会带来新知识。

由此定义出发,分析判断都是先天的,即不存在后天的(经验的)分析判断。

但是,还有一个一个问题:综合命题是否都是经验的呢?是否存在先天的综合判断?

康德认为 先天的综合判断 是存在的。

一个例子就是数学,当然数学并不是非常好的例子。

阿爾弗雷德·諾思·懷特黑德 等后来的人对先天综合判断的存在性依旧是存疑的。但此存在性对康德而言是非常关键的。

对此还可以继续划分为几个小问:

  1. 纯粹数学是如何可能的?
  2. 纯粹自然科学是如何可能的?
  3. 形而上学作为自然倾向是如何可能的?
  4. 形而上学作为科学是如何可能的?(这里的科学和现代的实证科学含义不同,仅指一套严密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结构或有坚实的根基)

康德给“批判”赋予了一个更为严格的含义:对主体认识官能的考察

  • 这种考察有别于心理学,心理学主要从实际过程去考察认识官能,所以必然是经验性的。而康德主要从知识要素去考察,是先验性的
  • 《纯粹理性批判》:对人的认识能力的根基进行考察
  • 《实践理性批判》:对人的欲求能力的根基进行考察
  • 《判断力批判》:对人的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根基进行考察
《纯粹理性批判》全书的结构

康德把自己的理论比喻为一座大厦

先看先验感性论

术语界定:

  1. 直观:强调对象性,是直接与对象发生关系的认知方式。直观和感觉不一样,“感觉”只关注刺激,不关注对象。与直观相对的认知方式是“概念”
  2. 现象:从呈现意义上所指的对象,等同于感官物
    1. 现象中有两个要素:质料和形式。质料是离散独立的各个让我们产生感觉的部分,如材质,硬度。而形式是把感性的部分整理起来的形式。且康德认为形式必须是先天给予的,而质料则是后天的

在有这样的界定以后,康德认为有两种纯粹的额直观形式:空间和时间

阐明是将一个概念里所属的东西做出清晰的介绍。不过康德认为哲学是无法做到详尽的介绍的

康德对空间的形而上学阐明:空间是直观,不是概念

  • 概念一定有内涵和外延,外延越大内涵越小。而空间没有外延只有内涵,所以空间不是概念而是直观

康德对空间的先验阐明

来到先验逻辑的分析论部分,它又分为概念分析论和原理分析论。

先说概念分析论。

先进行一些界定:

  • 知性:自己产生表象的能力
  • 概念:知性用来认识事物的方式

演绎,是康德先验方法的一个典范

  • 演绎:为概念的某种声称的含义辩护
    • 形而上学演绎:声称范畴使先天给予的,并辩护
    • 先验演绎:声称范畴对一切经验知识有认识论的奠基作用,并辩护

直观建立在刺激上

概念建立在机能上

机能是指把各种不同的表象在一个共同表象之下加以整理的行动的统一性

判断是统一性的技能

判断的统一技能和判断的逻辑机能是契合的,逻辑机能很容易通过分析 逻辑学的内容整理出来。

对应是判断在逻辑上的各种规定:

  • 量、质、关系、模态
进一步阐释范畴

为了避免陷入这种怀疑论,康德就必须说明知性与对象也着必然有联系。也就是要是要证明范畴的客观有效性。

康德有两版演绎去说明先验演绎,两版的目标是一样的,就是要说明“范畴是关于一个一般对象的概念”

然而哲学证明和数学证明是不同的,至少目前没有办法如数学一般一定推出客观有效性这样一个结论(没有一个彻底的让怀疑论者不怀疑的方法)

先看A版演绎,分析我们如何认识到”这有一只鸟“
  • 首先,需要在时间层面的直观上去综合这些鸟的各个时刻,不能把每一刻的鸟给孤立起来
  • 其次,我们需要在想象中表象出”鸟“,这是由很多鸟的特征再生综合的。这种综合可以脱离实物,所以是想象中的综合
  • 最后,还需要依赖于意识提供了一种统一性的基底,将时间片段和特征统一起来,得出”一只鸟“
抛开经验的鸟,再来看这个过程,则是康德给我们的这样一个一般化的结论
  • 知觉是以纯粹直观(时间、空间)为先天根据
  • 联想以想象力的纯粹综合为先天根据
  • 经验性的意识是以纯粹统觉为先天根据

且知性是需要通过”判断“作为中介得以提供

3.第三节课:颠覆形而上学

判断力往往难以言说,只能练习,类似机器学习

猫的概念和猫的直观有某种直观性

但是猫的直观是经验的,猫的概念是纯粹的,于是需要一个中介:先验的图型

三角形概念 借用三角形图型 最后联系到特殊的一个个三角形

总结下来,先天的认知形式一共有三种:
  1. 感性:纯粹的直观形式:时间、空间
    1. 想象力(隶属感性):先验图型
  2. 知性:纯概念

发表评论